今日起,内银再无黑匣子

未来,非标资产占比小,贷款资产占比高的四大行以及股份制中的招商银行,在经济复苏,不良以及息差拐点到来以及加息预期下,将迎来资产规模扩张的契机,而其他非标占比大的银行将进入缩表调整阶段,无疑,银行业的分化将进一步加速!

银行业最近又双叒叕出大新闻了,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银粉们一片欢呼,有人说,经济好转,该脱棉袄释放利润啦,然后一看农业银行那么多的拨备计提,大呼干农业银行,而银行股的走势似乎不同意这种看法。那么这个时候调低拨备覆盖率,拨贷比意欲何为?要了解其目的我们必须了解该政策出台的背景,把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看。

image.png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中财办主任刘鹤1月24日在达沃斯论坛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以来,针对银行的监管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史称监管年,尤其针对非标的监管,各类文件最近密集出台。非标某种程度上就是上述所说的影子银行的代名词,

(1)针对表外非标:一行三会2017年11月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新规对资管产品的非标投资的期限错配给出了要求。明确规定非标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而非标的期限一般为一到三年,但是我们知道理财产品的期限很少有超过一年的,所以实际上银行是不断的发行新的理财来续接旧的产品,进行资金池式的滚动操作。

(2)针对表内非标:2017年1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新设了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要求达到100%。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也就是负债端的久期要大于资产端。对于应收类投资(表内非标一般计入此)给予了100%的最高权重,且不论期限,明显不予鼓励。该办法正式实施后,对于部分表内非标投资过多的银行,将无法达到100%的要求。

(3)针对通道的监管:监管层还从通道角度对非标进行监管。2018年1月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定银行不得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发放委托贷款。

这实际上已经杜绝了资管产品去投放委托贷款,非标的通道之一被堵。非标的另一条重要通道,即信托计划,虽然未被明文禁止,但也已开始受控。2017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对于银信通道业务,应还原其业务实质进行风险管控,不得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规定,不得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资管新规中也有此要求。通道业务的瓦解,将使得非标生存空间必将受到挤压。

image.png

因此针对这次降拨备率,降拨贷比的政策,在这种严监管的政策背景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鼓励银行释放不良,或者释放流动性,更多的应该是对非标动手术前的一剂麻醉药,为表内非标转信贷类资产,表外非标转表内挪腾拨备空间,要银行非标阳光化行,但是也不能造成像13年6月那种流动性危机。

▌二、打开非标黑匣子

要搞清楚该政策出台对银行的影响,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非标,非标为什么存在,各家银行非标的规模,表内非标转信贷类资产、标外非标转表内对各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以及拨贷比的影响。

2.1 什么是非标以及非标的模式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非标的定义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那非标为什么存在呢?从本质上讲,非标可以简单理解为“绕道放款”,其最大的问题隐患就是出在“绕道”上。至于为什么绕道,就是为了规避投资范围以及玩监管套利。原有监管制度对非标业务有一定规定,包括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行等《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等,基本监管原则是要求实质重于形式,进行穿透监管,提足资本,且总量控制。但由于部分SPV不归属于银监部门管辖,因此难以穿透监管,从而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image.png

现实中,非标融资的借款人,主要以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为主。目前缺乏最终投向的权威数据统计,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比在50%以上(约8万亿元),地产占比在30%左右(约5万亿元),此外还有少量其他工商企业的融资。

非标的不透明使得其成为了一个黑匣子,你不知道他的具体投向,你不知道他的计提规则,你不知道期限错配到何种程度,你怎么给他估值,实际一些老实听话的银行的估值也受到这些玩非标的银行的拖累,也让监管层很不放心,穆迪等评级机构也对此比较担心。

image.png

2.2 非标的总规模

正因为非标有绕道和规避监管等众多好处,其规模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表内部分主要体现在各银行的“应收款类投资栏目”,这一块2017年末的余额为22.86万亿元,占全部资金运用的比例为11.6%,2017年在严监管的环境下,其余额和占比均得到了控制,略有下降,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其中的一半以上为非标,因此表内非标余额约在12万亿元以上。

再来看表外非标部分,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2017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截止2017年末,非标余额约4.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产的16%左右。同样2017年规模得到了控制。

2.3 各家银行的规模

由于各银行披露口径不一致,所以很难测应收款中非标的占比,招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披露应收款类投资中非标规模的银行,其他银行都以产品形式作为分类标准,比如同业理财,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根据招商银行2017年中报披露可以看出,非标底层资产44%为票据,48%为贷款,理财产品占比4%。因此以此作为统计标准,可以大概计算出各银行的非标规模。

image.png

来看一下2017年半年报中各银行应收款类投资的非标占比以及非标规模:

image.png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大行的应收款类投资相对其总资产规模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兴业银行的非标资产规模最大,所以对于这部分,我们主要以兴业和招商为例来说明非标计提对拨备的影响吧。

要说计提拨备的影响,得简单说一下拨备,拨备是对不良损失的预估入账,主要有两个考核指标,一是拨贷比(拨备/贷款)超过2.5%,二是拨备覆盖率(拨备/不良)超过150%。两个指标之间存在换算关系(不良率=拨贷比/拨备覆盖率),因此,当不良率超过1.67%时,只要拨备覆盖率超过150%,那么拨贷比就肯定超过2.5%,同样只要拨贷比大于2.5%,不良率小于1.67,那么拨备覆盖率肯定大于150%。2015年底开始,行业不良率和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已过1.67%。但是从2017年中报开始,招商银行等已经出现了不良向下拐点。

下图是各银行的2017年中报披露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宇宙行的拨备覆盖率是低于150%监管指标的,毕竟宇宙行的贷款资产已经达到了差不多14万亿。

image.png

兴业银行2017年中报披露的应收款类投资的减值准备为159亿,如果按1.6万亿的表内非标转为普通贷款,那么按2.5%的拨贷比需要计提400亿的拨备,按1.5的拨贷比需要增加240亿拨备,因此如果按2.5%需要新增240亿拨备,压力很大,如果按1.5%的拨贷比,需要新增80亿拨备。

如果从总的贷款资产按2.2万亿加1.6万亿,拨贷比以1.5计算,所需拨备为570亿,而兴业的2017年的中报的拨备余额已经达到814亿,拨贷比在表内非标转贷款后仍然可以达2.56%,仍然满足监管要求,当然如果不良率超过1.67%,还要看拨备覆盖率,但是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不良已经进入下行拐点。

而招商银行2017年中报披露的拨备余额为1358亿,如果应收款类投资转为信贷资产其,贷款资产规模变为3.4万亿加0.56万亿,其拨贷比仍然高达3.4%,还是远远超过监管指标要求。

所以该部分非标转为信贷资产后,非标之王兴业银行都可以满足监管要求,但是这里还存在,非标阳光化后投向是否违规问题,但是在控制存量抑制增量的监管思路下,非标占比高的银行将面对存量退出,资产规模缩小的问题,而资产质量高,非标占比小,传统信贷类资产占比高的银行,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迎来了资产规模扩张的契机,银行业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下图为几家主要股份制银行贷款资产以及应收款类投资占比。

image.png

2.4 表外非标规模

由于各银行披露口径不一致有,以及缺乏相关的数据,该部分仅以行业平均数据来估算。根据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非标约占理财规模的16%,如果按行业16%平均计算,各银行的非标规模为:

image.png

2.5 非标转化贷款资产后,各银行拨贷比变化

现在我们再来估算一下非标转信贷资产后起拨贷比将如何变化,由于非标部分的不良率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我们仅计算非标转贷款资产后各银行的拨贷比变化:

image.png

拨贷比变化如下表:

image.png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政策对于听话的四大行来说,在非标转贷款资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不考虑银行额外计提的情况下,如果非标资产全部转化为信贷资产,股份制银行的拨贷比指标可以满足新的监管指标要求,在经济好转,不良率不高于1.67的情况下,亦可以满足120%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因此该新规为非标转信贷资产腾出了拨备空间,但是还面临资本充足率无法满足监管指标的风险,但是考虑到表外非标规模相对表内来说,规模不是太大,而表内应收款部分非标已经计入风险资本,因此资本充足率指标大概率不会构成表外非标转贷款资产的障碍!

▌三、投资建议

在2015年美国开启了紧缩加息周期后,2017年国内的利率也明显抬升,在金融去杠杆愈演愈烈的当下,即使国内不跟随加息,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社会资金成本不断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甚至从长期且宏观地看,全球利率或已开启利率上升的长周期。而作为经营“钱”的银行,自然是直接的受益者,毋庸置疑银行的息差会扩大,盈利会提升。加息周期,对于所有的银行来说,是雨露均沾、阳光普照。

而在非标的黑匣子打开后,未来非标增量几乎为零,存量也将逐步收缩,地产、基建投资对其他资金来源依赖加大,这些情况将深刻影响银行的资产投放结构。银行表内外非标占比将显著下降,信贷资产占比上升。这一定程度上将使银行报表“净化”,使得风险出清,估值提升。

但估值不是谁想升就能升的。

未来,非标资产占比小,贷款资产占比高的四大行以及股份制中的招商银行,在经济复苏,不良以及息差拐点到来以及加息预期下,将迎来资产规模扩张的契机,而其他非标占比大的银行将进入缩表调整阶段,无疑,银行业的分化将进一步加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