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基往事

随着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的谢幕,中国基金业正式告别传统封闭式基金。

作者:黄慧玲 吴绍志

老金今年59岁。十年前,借由封闭式基金,他打开了十年十倍回报的投资大门,并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持有封基”。十年前的他不会想到,今天这个网名会成为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脚注。

随着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的谢幕,中国基金业正式告别传统封闭式基金。8月22日,基金银丰进入确权程序,持有人确权后方可赎回。为了纪念那段持有封闭式的时光,老金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已有好几千个开放式基金了,但在中国基金史上,封闭式基金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开放式基金”。

打折的封闭式基金

传统封闭式基金,指的是1991年至2002年发行的54只基金,募集总规模为817亿元。这类基金成立后就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持有者需待到期开放后方能赎回。为了实现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基金成立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持有者可在交易所卖出基金,看好基金的投资者则可买入。

1990年代,由于市场条件和经验的限制,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先由封闭式基金开始,逐渐引入开放式等其他形式的投资基金。2001年9月之前,中国的投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

但1991年到1997年期间,是封闭式基金发展的初级阶段,称为“老基金”或“类基金”。真正意义上的封闭式基金始于1998年。当年3月底,金泰、开元两只证券投资基金设立,中国基金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老金记得,封闭式基金刚推出时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以前封闭式基金是有发行对象的,一般人申购不了。那时候我很羡慕一位当教师的朋友,因为教师有资格申购封闭式基金”。首只新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发行时,虽然首募规模达20亿元,但中签率仅有2.5%,堪比现在千亿资金打新股的火爆。此外,封闭式基金还在一级市场享受优待,新股发行时单独向基金配售新股。

在供需矛盾突出、享受新股配售优惠的政策作用下,封闭式基金出现较大溢价。最疯狂的时候,1元净值的封闭式基金在场内被炒到2元3元甚至4元。“当年高溢价的理由就是股票可以市净率好几倍,为什么封闭式基金不能溢价?其实就是因为僧多粥少,稀缺性导致的溢价。”老金回忆说。

转眼进入21世纪,证监会废止了封闭式基金在一级市场的优惠政策。告别政策襁褓的封闭式基金走进市场,却经历了长达五年的A股大熊市。与此同时,不断曝光的老鼠仓丑闻,再加上产品的大量发行,品种稀缺性和投资者热情都在逐步丧失,最终使其从高溢价变成高折价品种,最便宜的时候几乎打了对折。“大家对封闭式基金的信任和热情降到冰点时,也是折价最大的时候”。

现在回看封闭式基金,会明白折价最大时也是入场的最佳点,但当年认识到这点的人并不多。有人认为,封闭式基金持有的都是垃圾股票,存在巨大的变现损耗。也有人拿国外的经验来比较,认为封闭式基金清盘成本高。

现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2006年撰文道,过高折价率有待拨乱反正。他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测算:截至当年5月12日,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老基金净值总额合计269.96亿元,市值总额合计213.80亿元,加权平均折价率是20.80%;26只新基金净值总额合计839.22亿元,市值总额合计473.39亿元,加权平均折价率是43.59%。

他写道:“中国封闭式基金持有世界流动性最高的股票,折价率却是世界最高的,这个悖论将极大地推动着中国封闭式基金价格的上涨,并且上涨的幅度非常大。

因为准确地预测了封闭式基金的未来行情,胡立峰为大批投资者所追随,并被业内誉为“封基教主”。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封闭式基金安全垫高并且能赚钱,很多人靠它赚到了第一桶金,其中包括老金。但他心里明白,这第一桶金里有不少是前人割下来的血淋淋的肉。

基海沉浮

2006年的一天,已过不惑之年的老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胡立峰的文章,了解到很多封闭式基金打了对折在卖。抱着“便宜的总归是好的”朴素想法,老金开始买封闭式基金。

第一次买封闭式基金,他连基金净值和市价的差异都看不懂,花了一百块买了100股基金景阳。“当时很忐忑,担心钱进去了出不来。后来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卖掉后赚了13元,才发现原来是可以赚钱的”。

2007年年初,投资“小白”老金一头扎进了股市。他像海绵似地在各大网站上学习,渐渐了解到封闭式基金的基本知识:原来封闭式基金的净值是一周公布一次,平时看到的是市价;原来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净值的增长、折价率、分红比例、到期年化收益率等等。

由于交易软件里显示的是滞后净值,当时不少人还是看着这个净值在做,净值预测还非常少,并且也不准确。有一天,老金突发奇想,能不能建个模型,预测动态的净值,然后根据这些因子合并成一个综合分,回算历史数据,使得历史上这样的加权分对应的综合分最高时,收益率也最高?“这就相当于我知道你手里的牌,你不知道我手里的牌,那我的胜率肯定更高。到了下一个周一,我买的品种10次里七八次都是涨上去的,我卖掉的就不如我买的表现好”。

当时老金并不知道,其实这样的做法就是量化投资雏形。

2007年,A股正值一轮大牛市,老金觉得利用自己的模型一定可以获得不错收益,于是把闲置的一套房子卖掉,将60多万元全部拿来投资。

老金做模型用的工具是Excel,自己写语句一句一句调试,最土的方法。后来做得多了,速度上甚至能和专用的工具媲美。缺点是会漏掉最佳点,不过他说,这种方法对大部分小散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那年4月前是最好的时光。当时老金手中持有基金金盛、基金隆元、基金开元等十几只基金,虽然经过几次暴跌,但他还是赚了整整180%,获得了第一个七位数的投资收益。

老金持有的这十几只基金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大比例分红。用胡立峰的话来说,分红带来了封闭式基金市场价格的强制上涨。老金解释道,“分红其实就是提前把部分基金转开放了。假设一只基金在场内的价格打了对折,市值五毛,净值一块。如果他分红50%,那么你其实就是拿着五毛钱的成本,又白拿五毛钱的分红。这就实打实地给你很多钱。”同年,享受到封闭式基金红利的老金开始以“持有封基”为名在网络上发言。

工作和投资上的双赢使老金有点飘飘然了。“古人说的好,月圆则亏,水满则溢,问题马上来了。”老金说,2007年封闭式基金分红的辉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到了2008年,虽然也积累了大量的分红,但乐极生悲了。

“大盘在2007年的10月份到了高点,但封闭式基金和小盘股其实是在2008年1月份到的高点。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风险,但还是觉得那么多的分红,是我坚持下去的一个很厚的安全垫。”彼时,老金还在某财经网站上发表文章,详细计算了这些分红和对应的折价能够抗多少暴跌。但是,持续地暴跌让他看不到未来,他把所有的封闭式基金全部清仓了。“永远不要去猜测底部,十八层地狱下面还有违章建筑。”老金说。

告别封闭式基金

老金口中最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年民间量化江湖上出现过的高手们。

他说,最开始做模型的时候,觉得市场里大部分人都不那么聪明,对手盘的弱势让他赢得很轻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正悄悄发生变化:有个名为hw6628的网友出现了,他每天在和讯网上贴两次净值预测帖。从那以后,老金发现对手盘变得越来越强了,模型的效果慢慢变差了。“所以永远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盘很弱,市场永远是越来越有效的。”他说。

那几年,hw6628的净值预测帖成了大家每日晚饭后的必选节目。“我们就等着帖子看净值,就像开奖一样,看猜得准不准。”老金回忆道,那时候网络上的高手大概也就十来个的样子,“我们都做满仓轮动,没有组织,只是在网上交流。后来出现了个形容我们的词叫‘宽客’,英文翻译过来就是玩数据的人。”

最让老金佩服的网友是flitter,他对模型量化的精细程度、以及最终结果的有效性让老金找到了赶超的目标。退休后老金去广州见他,问起当年模型测试的情况,flitter才向他“揭秘”,原来当年做模型动用了四台服务器,用遍历算法算了很长时间。“当年跟着他做的人很多,现在也有很多人跟着他做银行股,所以民间还是有不少高手”。

这群宽客最初因为封闭式基金而互相结识,如今却要一起告别封闭式基金。2013年,国内首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蜕变为开放式基金。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封转开”。老金开始寻找其他低风险投资方式。

2014年,老金在网上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后封基时代我们的去向”。他的模型对象除了封闭式基金之外,还包括了债券型基金、分级A以及ETF等等。

去年开始,他注意到定增基金这一全新的品种,也为定增基金量身定制了一个模型。但今年5月监管层发布减持新规后,定增基金被动出现了产品硬伤。

目前定增基金在场内普遍出现折价,幅度最大的近三成。有人请教老金,定增基金能不能买了。他的回复是,前景不明,要等待。“等到9月8日,看最早到期的定增基金财通升级能不能正常开放”。

8月15日,九泰基金公司旗下一只定增基金募集失败。老金觉得现在的定增基金就像当年的封闭式基金,都走进了悖论:大家都知道一上市就打折,那就没人发行了。

早年申购到封闭式基金就意味着赚钱。“就像现在打中新股,一出来溢价好几倍。后来溢价出现回落,变成折价。再后来折价慢慢缩小,但再也回不到溢价的状态”。

长期折价导致了封闭式基金发行的困难,老金说:“因为当年溢价,所以基金公司才有动力发行封闭式基金。2002年以后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全部都是折价的。一上市就会折价的东西谁有动力再去发行呢?所以2002年以后全部变成了开放式基金。”

对于传统封闭式基金的谢幕,有业内人士表示,封闭式基金的优势在于不存在赎回风险,基金经理不用像开放式基金那样追逐短期利益,可全力投入操作,也能进行较长期的价值投资。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封闭式基金业绩做得再好也无法通过营销扩大规模,而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故而封闭式基金缺乏激励。胡立峰则认为,封闭式基金的谢幕谈不上某种进步或遗憾,“这是市场正常发展的结果”。

而对热衷量化投资的老金来说,封闭式基金没有了,很多低风险品种因为种种原因现在也做不了了,不过,他也不指望着一本秘籍打遍天下。“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