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的优酷

这个月阿里和腾讯都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本人特别关注了这两家视频收入的部分。根据财报,腾讯上一财季媒体广告收入40.77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来自腾讯视频服务的流量增长,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收入40.8亿元,同比增加30%,看上去都不错。

作者:朝英

这个月阿里和腾讯都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财报,本人特别关注了这两家视频收入的部分。

根据财报,腾讯上一财季媒体广告收入40.77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来自腾讯视频服务的流量增长,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收入40.8亿元,同比增加30%,看上去都不错。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同一份财报中(阿里财报请戳“阅读原文”),阿里对于这部分收入的描述前后出现了两个版本,前半部分表述为:

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UCWeb提供的移动增值服务收入增加,例如新闻和搜索业务。

而在财报后半部分,又变成了:

来自数字媒体和娱乐的收入主要是由优酷土豆提供的数字娱乐业务产生的广告和订阅收入,以及来自UCWeb业务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收入。

同时由于优酷土豆内容采购成本的增加,这部分业务调整后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亏损为17.4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75%。

那么问题来了,烧了那么多钱后,作为视频第一梯队的优酷土豆,在过去一年轰轰烈烈的短视频风口以及版权大战后,变成了啥样?

仔细分析有点猝不及防。

被遗忘的原创

自制和联合制作曾是魏明时代优酷的两大内容来源,而随着魏明的淡出和阿里大文娱整合的推进,这条路现在几乎已经被放弃。

在优酷网站的导航栏,原创频道被折叠到了“更多”下,需要悬停展开才能看到,频道本身也几乎已经停止维护,几个重要的推荐位已经近半年没有更新,排行榜也沦落到了靠各种电影解说撑场面,而优酷App上干脆直接拿掉了原创频道,至于风风火火的光合计划,也早已偃旗息鼓。

1.jpg

相比之下腾讯则狡猾地将自媒体内容划入到了原创中,并且给了不错的位置。

原创还是独播?对优酷来说这个选择很好做,过去半年优酷也确实抢到了《热血长安》等大量独播剧资源,另一方面随着大鱼号的整合,优酷的渠道价值也逐渐强化,于是形成了新的局面:腾讯和今日头条的包夹,和腾讯抢版权,和今日头条抢自媒体,都是硬碰硬的生意。

抢版权就是拼钱,而干今日头条就是一盘大棋了,于是阿里祭出了大杀器:大鱼号。

艰难的大鱼号整合

按说背靠阿里大文娱的大鱼号,抢夺自媒体不会太难,真正尴尬的是与优酷大鱼号的整合。

按照俞永福的计划,阿里文娱把优土、UC、神马、豌豆荚、淘宝、天猫打通,实现“矩阵联动,生态制胜”,结合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以及大麦、淘票票等一系列业务,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娱产业链,生态规模之大堪比乐视,不同之处在于乐视的生态彼此之间是孤岛。

优土作为内容担当,应当是想象空间最大的,一方面有大量P/UGC内容丰富内容库,提升流量和留存,另一方面作为渠道和发行商,内容分发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这一整合并不顺利,从今年3月阿里宣布升级大鱼号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优酷和UC的账号至今没能打通,原有优酷的账号与大鱼号仍然是两套体系,作者只能在原有优酷账号和大鱼号(同步优酷)之间二选一。

有意思的是在宣布推出大鱼号的同时,优酷同时宣布土豆转型短视频,大张旗鼓的宣布:我们要来抓风口了。

土豆怎么了?

风口是实实在在的风口,然而土豆并没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今年3月底土豆宣布全面转型短视频,同时进行了一波推广,4月,土豆视频在App Store的排行即遭遇了长达两个月的滑铁卢,排行一度跌出了总榜TOP200,直到7月份才刚刚恢复到了转型前的排行。

2.jpg

土豆在App Store上近一年排行

而从转型前的发版频率看,土豆几乎已经被放弃了,从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短视频的版本正式发布之前,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仅迭代了9个版本,且几乎都是小优化。

尽管如此,土豆的存量用户也支撑它坐稳了TOP150的位置,而之后的数据说明,短视频的受众与此前土豆的二次元受众并没有太多交叉,加上捉襟见肘的产品能力,土豆经历了数月的转型阵痛。

这个阵痛不仅仅体现在排行数据上。

在小米应用商店,在新版发布后遭遇了一水的恶评。

3.jpg

土豆新版在小米应用商店的用户评价

土豆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毕竟是好不容易憋出的大招,于是派出水军开始刷好评,同时为了避免一些机智的用户和媒体看不出来这是刷的,水军们还专门统一了ID(正常用户ID见上图)。

4.jpg

疑似土豆水军刷评价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投放费用花完后评价又恢复了正常。

5.jpg

“好评”过后,仍是恶评占主导

更坑爹的是,优酷App内的短视频做着做着越来越像土豆了,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大鱼号要打通,优酷也要做分发,也是没办法,结果就是土豆变得更鸡肋了。

另一方面头条视频在今年6月启用独立品牌西瓜视频后的排行飙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与土豆分庭抗礼。

6.jpg

这么一看土豆也还可以啊,起码现在在排行榜上跟西瓜也差不多,说明优土的短视频布局不算失败,甚至可以说是优酷土豆双保险呢。

并没有。

小视频、 VR、直播?

这一波短视频风口除了传统的几分钟视频外,还有一波以快手为代表的“小视频”(10-15秒)混迹其中,这个景象像极了当年由Vine带动的小视频浪潮,也是像鸡皮疙瘩一样起了一大批App,包括已经死掉的微视和成功转型逃出生天的秒拍。

风还是那个风,只是气温不一样了。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流量越来越便宜,用户玩儿的越来越溜,UGC小视频的环境已经成熟,快手们顺势而起,而几年前死在沙滩上那一批只能眼看着这些low货们一边捶胸顿足。

头条在这方面反应不算快,但是还算及时,并且思路清晰。

截至目前头条已经搞出了3个“短视频”应用,主打创意视频(像素级抄袭muse)的抖音短视频,对标快手的火山小视频,由头条视频转型而来的西瓜视频。

事实上这波短视频的浪潮已经分出了方向:PGC短视频(几分钟)和UGC小视频(几十秒)。

相比之下优酷显然还没看清楚,或者看清楚了还没来得及做。那么他们在做什么呢?

也在抓风口。

先抓了一个VR。

7.jpg

2016年4月,优酷开始抓vr风口

2016年5月,“优酷奇妙夜”前夕,魏明经古永锵介绍认识了数字王国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谢安,优酷的计划是向这家老牌特效公司采购VR内容,几经交流后谢安向魏明抛出了橄榄枝,此时杨伟东刚接任合一集团总裁,全面负责优酷、土豆、来疯、来玩的相关平台业务。

此后迎来了古永锵淡出,时任联席总裁的魏明赴美进行长达6个月的学习,学成归来之后更加坚定了对于VR的信心,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数字王国,优酷的VR战略就此搁浅。

一年之后的优酷VR业务略显惨淡,这个风口算是抓丢了。

优酷又抓了两个直播风口:来疯和直播。

来疯主打美女直播,直播则主打PGC直播。从App Store的排行看,排名TOP500边缘的来疯已经被TOP150的斗鱼、映客、熊猫甩开,至于PGC直播,除了零星的几场赛事外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

直播风口也算是抓丢了。

至于本段开头说的UGC短视频,与之最接近的优酷拍客App已经3年没有更新。

小视频前有快手后有火山,短视频前有秒拍后有西瓜,美女直播已经出局,PGC直播被四大门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毕竟还有影视剧?

从腾讯财报看,采购的影视剧和综艺是其广告收入的主要支撑,优酷的处境也差不多。《军师联盟》、《热血长安》、《秦时明月》、《镇魂街》、《春风十里不如你》……在优酷热播剧接踵而至。

微信图片_20170821212802.jpg

优土首页头屏几乎被综艺和影视剧占满

杨伟东的方向很明确:综艺+影视剧,毕竟是流量大头。

如今的优酷首页头屏已经全部被综艺和影视剧占据,相应的,短视频、UGC、PGC和资讯内容的位置被挤占。

尤其是曾经作为主力的资讯频道地位江河日下,在首页的位置排在剧集、网剧、综艺、电影、动漫、少儿、专题、大鱼号、娱乐、来疯直播之后,头部位置也很难再看到关于大事件的报道。

曾听一名资讯编辑吐槽,资讯以及相关频道对于这一调整很不适应。

失宠的业务最容易自暴自弃,以至于在九寨沟地震的新闻中出现了“9人遇难164人死亡”的低级错误。

这些细微变化在优酷与阿里大文娱的融合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切切实实地发生着。

其实这些都不能算优酷的黑点,船大难掉头,外面是风起云涌的大势,内部是面对团队和方向变化的迷茫与阵痛,中间是服务于大文娱的身不由己,对现在的优酷来说,走向目前的状态几乎是必然。

如果俞永福的决心足够坚定,优酷可以在与腾讯的正面对抗中站稳脚跟,不过面临小视频、短视频这样的新机会,优酷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也实在是无暇兼顾了,而一旦阿里大文娱开始收紧,优酷真正的寒冬就会到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