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三个问题和五个信号——政治局会议解读

本次政治局会议与以往有何不同?释放了什么信号?本报告将做详细研究。

作者:姜超

Clipboard Image.png

三个问题和五个信号——政治局会议解读(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于博)

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本次政治局会议与以往有何不同?释放了什么信号?本报告将做详细研究。

12月初政治局会议:前瞻17年经济工作。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召开48次会议,两类会议与经济工作相关。一是4月底、7月底、10月底会议,旨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近几年来此类会议召开频率逐渐上升。二是12月初会议,旨在分析研究下一年度经济工作,被看作是其前瞻指引。

三大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产能过剩仍待化解:产能过剩导致13-15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16年上半年虽略有反弹但依然偏低。16年钢铁、煤炭行业领衔去产能,前7月进度偏慢,8、9月发力,但供给急剧收缩导致价格飙涨、粗钢产量反而创出历史新高。未来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金融风险仍需防范:过去几年的货币超发和今年上半年的财政货币刺激,虽然成功稳住增长,但代价是居民和ZF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上升。而房价和以煤、钢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均大幅飙升,通胀显著反弹。而10月底政治局会议也把“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作为未来首要目标。

三是区域困难仍待纾解: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渐入尾声,依托资源和传统工业的东北、华北各省经济增长动能普遍不足。11月国务院已发布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或将在16年底前出台。

五大信号值得重视:

淡化经济增长:今年未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意味着17年经济增长目标将进一步下调或淡化。一方面前三个季度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稳增长已非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稳增长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金融风险。因而17年经济质量优先或取代数量优先,改革转型或成为政策主线。

深化供给改革:定调17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意味着17年供给侧改革将推向纵深。一方面“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将步入深水区;另一方面重点提及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个方面。

保持社会稳定:阐述“稳中求进”中,“稳”的落脚点是保持社会稳定,具体两层含义。一是加大力度保障民生,包括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投入。二是稳定各类资产价格,意味着17年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而不致收紧。

振兴实体经济:今年会议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这在去年并未提及。“振兴实体经济”对应资金“脱虚入实”,下半年以来金融监管加强,未来金融去杠杆政策料将继续。而从10月底会议表述看,“振兴实体经济”落脚点或为落实减税降费、保证公共支出,这意味着17年财政政策目标或更为积极。

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今年会议对地产定调“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与去年截然不同。这意味着居民加杠杆买房从而降低地产库存的模式料难持续。新一轮楼市限购限贷政策在“十一”期间密集出台。从10月下旬开始,主要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已经全部转负,11月则继续下降。17年对地产投机需求或继续严控,这意味着17年地产销售、投资增速可能会再次转负,从而拖累总需求再度下滑。 

正文:

1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审议《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本次政治局会议与以往有何不同?释放了什么信号?本报告将做详细研究。

1.    12月初政治局会议前瞻17年经济工作

截至目前,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召开48次会议,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从审议各类文件,到确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召开,再到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一而足。其中两类会议与经济工作相关,需引起重视:

一是4月底、7月底、10月底召开的会议,主旨通常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近几年来,此类会议召开频率逐渐上升,13年7月底、14年4月底各召开一次,15年则是两次,而16年召开了三次。此类会议通常传达两个信息:当前经济形势如何?未来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季度)经济工作将如何开展?

二是12月初召开的会议,通常也是年内倒数第二次会议,其主旨则是分析研究下一年度经济工作此类会议时间略早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也被看作是后者的前瞻指引。譬如,去年12月1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并提到了“积极推进企业有升劣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和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一脉相承。

Clipboard Image.png

2.    三大问题仍待解决

2.1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仍待解决

本次政治局会议首先从经济增速、质量效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肯定了16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并首次强调“成绩来之不易”。

而后话锋一转,指出17年“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并称“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这与12-14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表态截然不同。这三个矛盾和问题分别是: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简言之,产能过剩、金融风险、区域经济,仍将是17年经济工作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Clipboard Image.png

2.2 问题之一:产能过剩仍待化解

产能过剩导致13年以来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能力利用水平从13年底41.2%的相对高位,持续滑落至15年底的35.2%、创08年以来新低,今年以来虽略有反弹,但仍然偏低。而13年底工信部《工业信息业运行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

Clipboard Image.png

16年钢铁、煤炭领衔去产能,任重道远。钢铁、煤炭行业是16年去产能的主要落脚点,分别对应4500万吨和2.8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但上半年去产能进度远不及预期,前7个月钢铁、煤炭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47%和38%。8、9月加大推进力度,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以上。供给急剧收缩的结果是价格飙涨,钢铁产量反而创出历史新高,而工业品产量增速在8月几乎全部转正,在9、10月继续回升,这与15年12月的增速普降为负形成鲜明反差。而考虑到钢铁行业需在5年内压减1-1.5亿吨产能,煤炭行业需在3-5年内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意味着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Clipboard Image.png

2.3 问题之二:金融风险仍需防范

货币超发政策刺激,买了增长加了债务。过去几年货币超发,叠加今年上半年的财政货币刺激,虽然成功稳住了增长,但代价是居民和ZF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就已超过财政收入,而前10月财政支出/收入更是创新高至108%。而居民部门债务的扩张速度更为惊人,债务率从去年底的40%飙升至9月底的60%。

Clipboard Image.png

房价飙涨通胀反弹,抑制泡沫防范风险。而与之对应的是各种价格的飞涨,不仅房价大幅飙升,以钢、煤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涨势惊人,通胀整体也显著反弹。而10月底政治局会议也把“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作为未来首要目标。

Clipboard Image.png

2.4 问题之三:区域困难仍待纾解

今年前三季度区域经济增长分化严重,重庆和西藏以10.7%的增速领跑,华东地区普遍高增,而东北三省和华北的山西、河北排名靠后,辽宁增速仅为-2.2%,首次出现省级GDP负增长,并在各省中殿后。过去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渐入尾声,依托资源和传统工业的东北、华北诸省,经济增长动能普遍不足。东北经济疲弱不堪,倍受高层重视,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并将在16年底前出台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Clipboard Image.png

3.    五大信号值得重视

3.1 淡化经济增长目标,质量优先改革破局

不同于14、15年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把“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放在首位,而不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意味着17年经济增长目标将进一步下调或淡化,质量优先或取代数量优先,而改革转型或成为17年政策主线。

一方面,今年前三个季度稳增长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稳增长已非当务之急。4月底会议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7月底会议在肯定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同时,仍然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而10月底会议则是肯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未再提下行压力。而这也意味着17年ZF无意采取刺激政策来保持经济增长。

Clipboard Image.png

另一方面,稳增长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金融风险。7月底会议的表述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而10月底则是“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当前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已从隐患成为现实风险。以地产驱动工业经济的老路隐患重重,而改革转型之路才代表未来。

Clipboard Image.png

3.2 深化供给结构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不同于去年12月初政治局会议的表述“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本次会议指出,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并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意味着17年将加大力度,将供给侧改革推向纵深。

一方面,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这意味着由钢铁、煤炭领衔的工业去产能将继续推进,但16年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关工业品价格的过快上涨,而17年将进入攻坚战。三四线城市地产去库存仍将继续,但16年居民大幅加杠杆之路已行不通。

另一方面,本次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引起重视。事实上,早在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曾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含义做了具体阐述,包括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三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具体看,去库存的主要落脚点或是大豆、玉米;降成本的落脚点主要是降低生产成本;而最值得期待的则是补短板,或不仅仅局限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更在于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预计17年1月发布的中央一号工作文件或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体执行方案。

Clipboard Image.png

3.3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民生稳定价格

虽然过去4年同期会议均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但从未阐述其具体含义。本次会议指出,“要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并称“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意味着“稳”的着力点不在于经济增速,而在于社会大局,即保障民生。具体看,有两层含义:

一是加大力度保障民生,包括加大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投入,这与“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二是稳定各类资产价格。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居民财富产生冲击,不利于社会稳定。这意味着17年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而不致收紧。

Clipboard Image.png

3.4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风险财政积极

本次会议强调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虽然去年同期会议也曾提出“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但并未强调“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对应资金脱虚入实7月底政治局会议以来,监管部门先后对理财产品、票据、万能险、互联网金融、债券等金融产品进行了规范和引导,未来金融去杠杆政策料将继续。

积极财政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而正如4月底会议所指出的,“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而7月底会议则直接给出了路径:“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这意味着17年财政政策或更为积极,财政赤字率目标或进一步上调;而振兴东北仍是区域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

Clipboard Image.png

3.5 建立地产长效机制

与去年同期会议表述差别最大的领域是房地产:

房贷加杠杆不可持续。去年的表述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今年则是“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意味着“依靠居民大幅加杠杆买房从而化解地产高库存”既不符合国情,也不适应市场规律,且不利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16年月均房贷接近4000亿,每个月1万亿的信贷一半左右是房贷。从居民买房的贷款杠杆率来看,13年的贷款占比仅为1/3,而16年的贷款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首付比例不到一半,已经不低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07年时平均50%的首付比例。而从房贷占GDP的比重看,本即使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89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在05年达到8.0%后见顶回落,而中国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不仅较去年暴涨,也与美国历史高点相当接近。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

Clipboard Image.png

17年地产或继续严控投机,地产销售下滑拖累需求。而新一轮楼市限购限贷政策也在“十一”期间密集出台。从10月下旬开始,主要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已经全部转负,11月则继续下降。而“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则意味着17年对地产投机需求或继续严控,这意味着地产销售有继续下行风险,17年地产销售、投资增速可能会再次转负,从而拖累总需求再度下滑。

Clipboard Image.pn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