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会师:警惕人民币汇市情绪转向

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的桥段又一次在上演。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走强,端午节后的一周大有成为人民币市场情绪转折点的迹象。

作者:韩会师

来源:会师话市

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的桥段又一次在上演。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走强,端午节后的一周大有成为人民币市场情绪转折点的迹象。

此前,市场对人民币后市的判断比较中性,既无大幅升值预期,也无大幅贬值预期,认为人民币随着美元指数的波动双向震荡的预期比较主流。但端午节后的一周,市场预期有较为明显的偏向贬值的迹象。

主要证据有三:

一是即期汇率持续较大幅度在中间价上方出现偏离

如下表所示,端午节后四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明显强于中间价,最大差距达到508个基点,也就是5分钱左右。笔者此前文章中多次谈到,这种行情一般意味着市场对人民币的后市看法总体偏空,结售汇市场一般偏逆差。如果仅仅是一两天或者不连续地出现上述情景,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但连续四天出现即期汇率在中间价上方大幅偏离的情景,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image.png

二是美元指数上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增大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参考收盘价”定价机制,在美元指数上行时,美元对人民币出现升值是十分合理的,但在不同的市场情绪氛围下,国际市场美元波动对人民币的影响大有不同。

在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或稳定预期)较强的时候,美元指数上扬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会被结售汇市场偏顺差的格局抵消一部分,甚至可能被全部抵消。即美元指数攀升时,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较小,甚至不贬值。这是因为在市场对人民币中长期预期比较乐观的时候,美元指数的升值会被投资者(至少部分投资者)看作逢高结汇的好时机。

反之,在人民币中长期贬值预期较强的时候,结售汇市场容易出现逆差,这在交易层面会打压人民币汇率;此时如果美元指数持续升值,交易层面的贬值压力和定价机制层面施加的贬值压力交织,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贬值幅度会明显放大。

我们比较一下端午节前后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走势会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美元指数的这一波持续上行始于4月中旬,从4月17日到6月15日,美元指数升值幅度约为6.0%,同期美元对人民币双边汇率升值约2.2%;但端午节后的四个交易日,美元指数的最大升值幅度仅为0.8%,但美元对人民币双边汇率的升值幅度则达到了1.2%。

很明显,端午节后,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美元指数走强进行解释了,市场情绪调整的因素必须被考虑进来。

第三、美元指数下跌并未导致人民币反弹,这也是最值得重视的

在市场情绪总体平稳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对人民币未来的中长期走势没有趋势性判断,那么美元兑人民币双边汇率的变化一般会跟随美元指数的波动而同步变化。美元指数涨,美元对人民币也涨;美元指数跌,美元对人民币也跌。

上周的四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并非一路攀升,6月21日触及95.54的高位之后迅速回落,当日收盘跌至94.88。6月22日美元指数继续震荡下跌,在北京时间下午4点半,即境内银行间市场日盘收盘时,美元指数已经跌至94.60附近。

但在美元指数明显回落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并未出现同步回调。21日美元兑人民币收报6.4917,较20日上升202个基点,22日收报6.4964,较21日上升了47个基点。

这种“美元指数跌、人民币对美元不涨”的情景是不是非常熟悉?没错,在2015年8月之后直至2017年5月逆周期因子诞生之前,这在人民币汇市实属司空见惯,当时贬值预期是绝对占上风的。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目前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得出结论:端午节后,境内人民币汇市的总体情绪似乎正在转向悲观,一旦这种情绪受到进一步刺激,2015-2016年那种贬值预期和结售汇逆差彼此强化的格局可能会再次回归,这需要引起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

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明确提到:在市场情绪较为稳定,民众对人民币没有中长期贬值预期的情况下,美元指数即使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也会比较小,在美元指数到95附近时,美元对人民币到6.45附近也就差不多了,这个判断在端午节前也得到了市场走势的印证。

但端午节后,随着市场情绪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可能大幅增加,即使美元指数短期初顶回落,人民币依然有继续走弱的可能。虽然目前仅通过四个交易日的行情,还不能断定市场预期已经全面转向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但苗头值得高度关注。

祝各位老朋友好运!也祝人民币好运!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