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报看平安如何大象起舞,挥动科技的魔法棒

大象亦能跳舞,上市13年,平安从未让人失望。2018年3月21日,中国平安2017年度财报披露,高增长、高盈利、高分红,平安以“三高”业绩扶摇直上,全方位爆发,其中科技赋能成最大亮点,科技业务对集团的利润贡献比已占到16%,未来还将持续提升。

大象亦能跳舞,上市13年,平安从未让人失望。2018年3月21日,中国平安2017年度财报披露,高增长、高盈利、高分红,平安以“三高”业绩扶摇直上,全方位爆发,其中科技赋能成最大亮点,科技业务对集团的利润贡献比已占到16%,未来还将持续提升。 

大象如何持续起舞,平安向科技金融的转型之路如何?从其财报数据中或可一窥进击的平安,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

一、突破边界,构建生态,平安大阔步向前,弄潮儿搏击风浪再创事业高峰

改革开放初期,平安从偏安一隅的南方小城悄然长大。原本只是一家保险公司,陆续将触角延伸至金融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的巨无霸金融企业。临近三十而立的平安站在浪颠之上,再次锐意改革,向通往科技公司的路上迈起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它不断突破原本的边界,搭建起纵横交错的生态圈。 

由平安的发展和转型,我们深刻意识到一点:商业帝国里没有边界。一个企业在它逐步壮大的过程中,会不断蚕食与之相邻的业务,甚至于跨行业扩张。当它成为全方位的商业帝国,无限扩张,仿佛没有尽头。 

对此,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深有体会,他的诠释是:“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聚焦和服务好目标用户才是制胜之道,不断地迭代和优化C端用户体验,帮助B端提升效率,打破信息不对称,完成交易闭环,去做这些对的事,其实根本不用care别人是不是会灭了你,因为能毁灭你的只有你自己。 

平安也深谙此道,因此它从未局限自己,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以打造‘开放平台+开放市场’为目标,从资本驱动向‘金融+科技’双轮驱动业务模式转型,逐步实施‘金融+生态’战略”打造五大生态圈,包括金融、医疗、房产、汽车、智慧城市,对外输出创新科技与服务,创造科技新价值。 

这一战略使得彼此间发挥协同效应,不仅在流量稀缺的下半场,使流量充分复用。并且它们旗下的公司都隶属于平安集团,借助平安30年的品牌积累,给用户极大的信任和依赖,在母公司的信用背书下,子公司吸引着越来越多目光。 

而且对于金融服务而言,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高价值的场景,才能发挥金融科技的价值,所以平安布局五大生态,重点涵盖了住、行、医疗等刚需场景,以获取最海量高价值的大数据信息。同时,这些场景也会反向将数据输送给母体,形成双向赋能。基于此,平安集团就如蚁后一般,受到蚂蚁的朝贡又产出更多的后代,帝国就此越铸越宏伟。 

比如,因为平安牌子大名号响,一些用户在选购车时,首选汽车之家,并在平台上完成“买车—用车—养车—卖车”全流程,并选择平安银行、平安产险等各类金融服务,这样汽车服务生态圈就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更能整合资源、改善服务、提升效率等,最终为平安集团带来新增长引擎和盈利增长点。

二、AI、大数据成各行业标配,平安最早拥抱Fintech跑在行业前列

AI圈有段子曰:锤子常有,而钉子不常有。喻指市面上多是拿着AI技术(锤子)的科学家在找高价值的应用场景(钉子)。可见AI落地的应用场景十分关键。尤其是交通、环保、医疗、安防等涉及民生的重要刚需领域,谁能形成服务闭环,拿到高价值的数据,进而迭代进化系统,将能使得前端用户体验提升,后端成本与效率优化。

中外互联网巨头都在发力AI与大数据,且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

AI让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拥有更大优势,帮助其提高判断用户在提交搜索短语时寻求的信息类型能力,确定搜索意图后将最匹配的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通过对数据的持续搜集和学习,还能改进谷歌广告业务,提升效率,带来收益。之于全球电商巨擘亚马逊,AI和大数据使其个性化购物推荐越做越精准,用户逛的体验更爽,更易激发其购物下单的转化率。在信息流资讯领域,今日头条更是凭借算法,颠覆过去“人找信息”的玩法,重塑为“信息基于人的偏好反向找人”,一跃成为内容领域的超级霸主,据说最新一轮的估值达500亿美金。

对标国内外的互联网巨无霸,平安对AI和大数据的运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在很多领域都找到了落地场景,且通过闭环拿到了高价值大数据。

首先聚焦两大核心业务:金融与医疗。

金融科技方面,有大众耳熟能详的“陆金所”、“普惠”、以及“壹钱包”、“金融壹账通”;医疗科技也毫不逊色,从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平安集团衍生出“医保”、“好医生”、“万家医疗”等项目,都是其战略布局的冰山一角。 

没有技术支撑的小步快跑都是耍流氓。平安集团多年深耕五大底层技术,包括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生物识别。

以生物识别为例,目前已经被用于多种场景,平安脸谱和平安声纹的识别准确率特别高,均已超过90%。平安微表情可以识别54种复杂微表情,现已能做到1秒内识别,被用于超过30万次贷款审批。 

同时还开放核心AI技术,不断赋能全行业。

此前,壹账通推出两大人工智能产品,“智能认证”、“智能闪赔”,希望对全行业的保险公司经营链路智能化升级。以“智能认证”为例,其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等技术,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安全性差、产品使用繁琐等痛点,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而在保险领域,以往保单销售过程中,保险代理人为迅速成单,或会忽悠“小白”购入不适合的保险产品,引发纠纷。而智能认证将对新契约投保过程进行全记录,从而约束代理人推销行为,使后续纠纷有理有据。 

目前,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和医疗等实际场景的公司,在云和大数据方面也不甘落后,中国平安大数据应用于金融、医疗、房产、汽车、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在各个生态圈都积累了充足的数据,平安云提供可靠、快捷、安全的实施方案。

不过,这些也只是平安“金融+科技”蓝图的一角。未来的业务持续落地前景仍值得期待。

三、价值龙头,强者恒强,平安或将迎来估值飞升

回顾2017,科技赋能下的平安头部地位不可撼动,护城河更深。

AI等科技的兴起,给了行业运用技术创新解决难点的机会。当举步维艰的小品牌忙于求生存,只有头部的平台才有资本和技术实力来对新科技进行布局,因此也只有大公司才有无数的场景和大量数据沉淀,进一步提高下一轮竞争胜率。科技赋能,对头部企业无疑是利好。

平安作为生态型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各业务协同效应显现。

近两年,平安各业务发展齐头并进,彼此互相渗透。以产险为例,平安的保证保险业务产生了大量的承保利润,主要来自于“为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板块提供的担保责任”,互联网板块为财产保险板块输送了一定的利润,这便是一种协同效应的显现。

而诸如电话车险、智能核保、大数据信用贷款、寿险保单中加入科技等皆是协同效应的显现。当竞争对手还在忙于集齐金融全牌照,平安已构建起五大生态圈,嫁接上成熟的后端技术和科技金融两大翅膀后,一张个人金融生活全方位服务的蓝图已经显现。

极致的体验让用户形成顽强的粘性,那么用户在寿险、产险、银行、投资、互联网、健康和消费之间迁徙将是必然结果,随之而来的便是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的提升。

展望2018,平安内生增长和存量价值释放,长期估值有很大空间。

首先最直接的是反应在财务数据上,收入和业绩将大幅提升。

以2017年的财报来看,平安发力发展金融科技及医疗科技业务后,利润从2016年的亏损38.03亿到2017年盈利37.71亿,利润贡献占比2017年利润的16%。延续这个脉络,未来科技业务将持续提升对平安的利润贡献。 

其次,从传统金融公司,升级为科技金融,平安将迎来价值重估。平安集团旗下三家科技企业均获得资本加持,无疑说明资本市场对其科技赋能战略的初步认可。

在技术加持下,特斯拉市值超越百年老牌汽车品牌,跃升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而其市值上涨背后的逻辑正是注入“互联网”与“科技驱动”血液,新型的智能电动车驾驶体验、使用成本要优于传统汽车,本质是对其进行了降维打击。这也使得资本市场一改原先对传统汽车厂商的估值逻辑,重新以科技公司维度进行考量。 

如今,平安的血液也在不停“纳新”。以客户经营角度看,利润增长的核心要素在于客户数量、客均产品数量及单均利润的增长。以科技赋能,一是直接带来了降本增效,提高了单均利润;二是以更低成本服务拓展了更多增量人群,增加了客户数量;三是提升用户体验,使得存量客户的使用频次增加,客均产品数量也会提升。因此,从“资本为先”进化为“以技术为先”后,平安也有望赢得市场的价值重估。

四、结语

平安而立,蔚为大观。 

30年前,中国平安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单一产险到综合金融,而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保险集团,平安再次显示出它的伟大理想和格局——深化“金融+科技”,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文:钱皓,盛丹丹亦有贡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